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的小南山遗址,有力实证了九千年中华玉文化。以下是具体介绍:遗址概况:小南山遗址地处乌苏里江西岸,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起,山上多次发现古代文化遗物,但因缺乏正式发掘,其文化内涵和性质长期模糊。2015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正式对其开展发掘,目前发掘总面积近27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数万件,发现并确认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玉器发现: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是其突出特征,近十年来出土玉器140余件,加上以往发现,总数超过200件。这些玉器包括玦、环、管、珠、璧、斧等,其构成的玉器组合反映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面貌。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迄今世界最早的发现,奠定了中华玉器文化早期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年代测定:根据碳十四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小南山遗址玉器集中出土的第二期文化遗存距今约9000年,这不仅将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向前追溯了1000年,而且向北推进了1000多公里,颠覆了以往对玉器起源的认知。学术认可:2024年6月,“小南山玉文化论坛”在饶河县举办,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为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形成和传播以及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探寻中华玉文化源头、揭示和阐释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与内在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