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的确面临诸多挑战,呈现暗淡态势,且存在陷入恶性循环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经济增长预期虽有上调但仍处低位:欧洲央行预测2025年欧元区经济增速为1.2%,较今年6月预测的0.9%有所上调,但这一增速仍然较为缓慢,难以推动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外部压力抑制经济增长 贸易摩擦影响:美国高关税举措对欧洲经济伤害较大,如今年7月达成的欧美贸易协议,虽避免了贸易战,但欧洲内部有批评认为欧盟牺牲了能源、数字政策等方面的利益,美国高关税对欧洲经济的抑制作用无法忽视。 汇率因素冲击:近期美联储在9月启动降息的预期不断提升,一旦降息,美元走弱会带动欧元相对升值。欧元走强会削弱欧元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内部结构性问题突出 主要经济体表现不佳:欧元区前两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德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支柱产业领域面临生产成本攀升和结构转型滞后等多重困扰,德国工商总会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企业计划减少在德投资。法国则因政治动荡,如前总理贝鲁辞职等事件,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还将法国主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3。 创新能力不足:欧盟当前难觅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正逐渐沦为“创新荒漠”。全球50家顶尖科技公司中,仅有4家来自欧洲,这使得欧元区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财政政策难以协同: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竞争力指南》提出了提升欧洲竞争力的目标,但新一届欧委会施政的“三大支柱”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关于资金来源的问题却难以达成共识,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恶性循环风险加大:由于结构性改革推进迟缓,欧元区在应对全球竞争时力不从心。缺乏财政协同和结构性改革配合,在欧元走强、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低增长—低通胀—高债务”的恶性循环。一方面,欧元走强和贸易紧张局势会抑制需求,压低通胀的同时遏制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债务负担加重,进而进一步限制财政政策的空间,影响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