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十字演练强降雨救援,12支队伍实战锤炼“护航生命”
门头沟区斋堂镇,全地形水陆两栖救援车在模拟洪水中行进,应急通信车确保断网环境下指令畅通,100余名救援队员在复杂灾害场景中展开一场生命护航。
北京市红十字会于10月30日在门头沟区斋堂镇举办“护航生命·救在身边”2025年应急救援演练。12支救援力量、100余名救援队员参与。
本次演练模拟强降雨天气下的灾害场景,围绕启动响应与指挥协调、指挥部建设与通信保障、红十字赈济救援、水上救援、医疗救护与转运、航空医疗救援等6个核心科目、15个子科目展开。
01 实战演练:模拟极端天气,锤炼救援能力
此次演练设定在强降雨导致的灾害情境下,全面检验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
北京市红十字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动多方资源,全力开展救援救助。
演练活动设置6大核心科目,涵盖从指挥到实施的全流程救援环节。
这些科目具体包括启动响应与指挥协调、指挥部建设与通信保障、红十字赈济救援、水上救援、医疗救护与转运以及航空医疗救援。
02 科技赋能:先进装备亮相,提升救援效率
救援现场,多种先进救援装备亮相,成为提升救援效率的关键力量。
应急通信车作为救援行动的信息中枢,搭载“动中通”系统,即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
这一系统能够实现视频图像、语音、数据信息的双向传输,在灾情导致电力设备损坏、通信设备断电的情形下,确保救援指令实时传达。
全地形水陆两栖救援车在水上救援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救援队员对设备进行了专门改装:“在两侧增设了浮筒,在尾部增设了发动机。这样,救援车在水中行进时就更稳、更快了。”
这些改装使救援车能够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中迅速抵达现场,打通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03 救援体系:构建协作网络,强化应急能力
本次演练是北京市红十字会构建高效应急救援体系的最新举措。
今年以来,北京市红十字会已开展多次救援培训和演练活动。
7月5日至8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举办赈济救援骨干人员培训演练活动。
全市红十字系统的90余名救援骨干参与培训,聚焦赈济救援队规范化管理、灾情与需求评估、救灾物资发放与回访等核心议题。
10月25日至26日,顺义区红十字会则组织了下属社会组织培训与比武演练,80余名来自各救援队、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参加。
演练设置火灾逃生体验小屋,配备模拟灭火装置、心肺复苏模拟人等专业器材,通过个人赛与小组赛全面检验参训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
04 区域协同:拓展合作机制,构筑安全屏障
北京红十字救援体系不仅聚焦本地,还积极参与区域协同救援机制。
10月15日,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中部协作区联合演练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市的8支红十字救援队伍参与演练。
演练模拟北方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队伍协同开展灾害救援。
更早的6月26日,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天津市武清区四地红十字会还举行了 “通武兴廊”红十字联合应急救援演练,强化区域协同机制。
这些活动标志着红十字救援力量正从单点作战向区域协同转变,构筑更为强大的安全屏障。
演练结束后,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坚表示,此次演练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
北京市红十字会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随着全地形水陆两栖救援车等先进装备投入使用,以及跨区域协同救援机制的不断完善,首都红十字救援力量正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注入更强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