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M跌停!清越科技涉造假遭立案,退市阴云笼罩
一家上市未满三年的科技企业,正因财务数据的“猫腻”而面临生死大考。
10月31日晚间,清越科技(688496.SH)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这一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11月3日开盘后瞬间引爆了市场恐慌情绪。清越科技股价一字板跌停,跌幅达20%,报收7.15元,创下今年4月底以来新低,总市值缩水至32.17亿元。
截至当日中午,封单金额高达惊人的144亿元,反映出市场大规模的抛售意愿。
01 财务数据涉嫌虚假记载
清越科技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于2022年12月登陆科创板,如今上市尚不足三年。
清越科技以PMOLED技术起步,逐步形成了以PMOLED、电子纸模组与硅基OLED微显示器三大业务为主的产品架构。
证监会立案告知书显示,清越科技涉嫌在定期报告等文件中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这一指控直接指向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心义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清越科技在公告中承认,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02 立案背后早有征兆
清越科技此次被立案调查并非毫无征兆。
2025年8月1日,公司及相关人员已收到江苏证监局下达的《警示函》,暴露出公司在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缺陷。
《警示函》揭示了清越科技三方面问题:
募集资金使用违规——2023年,公司多次将募集资金转至一般结算账户购买银行理财。
财务核算不规范——2023年三季度,公司新增CTP+OLED产品贸易类业务,应按净额法确认收入,但公司却按照总额法确认营业收入并在2023年三季度报告中披露。
直至2024年7月6日,公司才对此进行前期差错更正,将2023年三季度报告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1366.76万元。
关联交易未披露——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枣庄市宏远建筑工程公司系公司实控人高裕弟近亲属控制的关联企业。
2023年5月至6月,公司与枣庄宏远签订了《工程合同》并支付工程款363万元,但该关联交易未在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
03 业绩变脸与退市风险
纵观清越科技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实在不容乐观。
这家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的市场新军,上市次年便出现业绩“变脸”。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清越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10.44亿元、6.61亿元、7.53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5588.71万元、-1.18亿元、-6949.49万元。
清越科技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13.64%;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4335.34万元,同比减亏,但仍未实现盈利。
业绩持续亏损加上财务造假嫌疑,让清越科技的退市风险大增。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试验田,对财务造假行为一直保持“零容忍”态度。
此前已有上市公司在立案时提示退市风险,在受到处罚后直接被强制退市的案例,例如卓朗科技、普利制药等。
04 投资者维权拉开序幕
随着清越科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投资者维权也正式拉开帷幕。
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表示,财务造假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它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目前暂定符合以下区间的投资者可参与索赔:于2025年10月31日(含当日)之前买入,并在2025年11月1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亏损。
维权律师采用全风险代理模式,投资者在获赔前律师不收取任何费用。
清越科技股价的暴跌只是这场危机的开端。
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最终结果,将决定这家科创板公司是能够渡过危机,还是最终如卓朗科技、普利制药等公司一样,以强制退市收场。
无论结果如何,此案再次敲响了警钟:在资本市场,财务数据真实性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