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在核反应堆物理软件体系全流程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吴宏春教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认为西部大开发为青年提供了机遇。以下是具体介绍:攻关历程与成果:西安交通大学自1958年建立核反应堆物理教研小组,2004年正式组建核工程计算物理(NECP)实验室。几十年来,核能专业的师生们赓续西迁精神,深耕核反应堆物理研究。吴宏春教授领导的NECP团队经过二十余年攻关,成功实现了基于国产核数据库、从核数据库制作到堆芯物理分析的全过程软件国产化。他们自主研发了核数据处理软件NECP - Atlas,补充了CENDL - 3.2评价核数据库缺失的轻水热散射数据,并制作了多群核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压水堆堆芯物理分析软件Bamboo - C,具备多种堆芯计算能力,能够实现堆芯稳态和瞬态、堆内和堆外探测器响应等工业应用分析。截至目前,Bamboo - C软件已累计服务我国各类堆型核电厂共238个运行循环,覆盖54%核电机组,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将其中的堆芯分析软件选为国内唯一的国产替代的审核标准软件。吴宏春教授的科研之路:吴宏春1982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经过7年计算数学专业的学习,1989年选择留校投身于核能专业研究。他表示当时国家对核能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这是一次机遇,决心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核能专业研究。吴宏春和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坐了十年“冷板凳”,完全掌控核心技术,攻克了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卡脖子”难题,又用十年将成果转化为产品。如今,他们的成果在某些性能上已领先于国外水平。未来十年,NECP研发团队计划推动研发成果全面转化落地,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继续深化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目标是实现我国核电设计软件的完全自主化。西部大开发与青年机遇:在实现核反应堆物理软件体系全流程国产化的过程中,西安交大的师生们扎根西部,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西部大开发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在科研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不断优化,吸引着更多青年投身其中。像吴宏春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西部能够专注于科研创新,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在攻克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西部大开发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和科研攻关中,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专业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成就自己的美好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