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在2025年7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BD落地优化现金流,ADC+TCE平台产品出海可期》中,首次覆盖迈威生物(688062.SH)并给予买入评级,核心逻辑围绕公司现金流改善、差异化管线布局及国际化潜力展开。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评级核心依据1. BD合作与现金流补充 迈威生物近期通过两笔BD交易(与CALICO合作IL-11靶向药、与齐鲁制药合作长效G-CSF)获得超5.6亿元首付款,叠加后续港股IPO融资,预计2025年现金流将显著改善。这一资金补充为公司后续研发提供了坚实支撑,尤其是ADC和TCE平台的全球开发。2. ADC与TCE管线的差异化优势 Nectin-4 ADC(9MW2821):作为国内首款、全球第二款靶向Nectin-4的ADC药物,其针对尿路上皮癌的III期临床数据预计2025年读出。该药物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联合PD-1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适应症进展领先,有望成为同类最优(BIC)药物。 ST2单抗(9MW1911):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II期数据预计2025年内公布,在全球同类药物中进度仅次于罗氏Astegolimab,若数据积极,可能通过BD实现高价值授权。 CDH17 ADC(7MW4911):采用新型linker和毒素MF6,在多药耐药消化道肿瘤模型中疗效显著,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中美双报。3. 全产业链布局与国际化能力 公司已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商业化的完整体系,泰州生产基地通过欧盟QP审计,上海和泰州的大规模产能正在建设中。国际化方面,TMPRSS6单抗(9MW3011)的海外权益已授权给美国DISC公司,其临床I期数据显示显著降低血清铁水平,为全球贫血治疗提供新选择。 二、财务与市场表现短期财务压力缓解:2025年Q1营收同比下降33.7%至4478万元,净亏损2.92亿元,但BD首付款和港股IPO将大幅改善现金流,预计2025年现金储备可支撑3-5年研发投入。 市场预期积极:近90天内5家机构给出评级,4家买入、1家增持,目标均价33.65元,较当前股价(2025年7月30日收盘价33.22元)仍有上行空间。 三、风险与挑战1. 研发不确定性:关键品种如9MW2821的III期数据若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估值;ST2单抗的II期数据需验证长期疗效。 2. 市场竞争加剧:ADC领域已有多款国产药物进入临床,如科伦博泰的Trop-2 ADC,可能挤压9MW2821的市场空间。 3. 商业化能力待验证:尽管三款生物类似药已上市(如君迈康®阿达木单抗),但2024年药品销售收入仅1.45亿元,需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 四、行业趋势与战略价值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技术迭代与全球化竞争,迈威生物凭借ADC和TCE平台的差异化布局,有望在肿瘤和免疫疾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邮证券认为,公司通过BD合作和国际化策略,可将研发价值最大化,尤其在欧美市场对创新药的高溢价环境下,潜在回报空间显著。综上,中邮证券的“买入”评级基于迈威生物现金流改善、管线临床进展及国际化潜力,建议投资者关注其核心品种数据发布节点及BD合作进展。
|
|